Статья «Стратагемное китайское мышление», перевод на китайский.
DOI: 10.37930/2782-618X-2023-2-2-92-103
阿.费.米哈伊洛夫
弗拉基米尔·马利亚文“焦点”文化交流和教育中心(俄罗斯联邦莫斯科)
中国式谋略思维及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渊源
摘要:本文陈述了关于中国式成功策略以及中国古代经典三十六计的含义的一些创见。在研习中国太极拳技艺多年后,《三十六计》的俄文首译者马良文 (V.V. Malyavin) 获得了这些感悟,它们对于理解中国人面对各类情形时,如何直觉性地选择某种成功策略非常有帮助。真正的策略并非基于古书经典的一种思考活动,而是培养一种具有完整性、集中性和悬念式(suspense)的特设状态,使人以唯一正确的方式凭直觉行事,不是通过选择,而是顺时应势,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冷静,不惧怕变化和不确定性的增加。
关键词:思维、谋略、策略、人类意识进化理论、俄罗斯宇宙主义、全人、智慧人援引:米哈伊洛夫 阿.费.(2023)。中国式谋略思维及其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渊源/智慧经济学和智慧社会。维特新产业发展研究院作品文选第二卷,第二号。第 92-103页 DOI: 10.37930/2782-618X-2023-2-2-92-103
阿纳托利·费.米哈伊洛夫
弗拉基米尔·马尔亚文-“聚焦”文化交流和教育中心(俄罗斯莫斯科)
CHINESE STRATEGEMIC THINKING AND ITS ORIGINS IN THE CULTURAL TRADITION OF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presents an original view of the Chinese strategy of success and the meaning of the key 36th stratagem of the ancient Chinese canon. This understanding was revealed to the author of the first translation into Russian, Vladimir Malyavin after many years of studying the Chinese art of Tai Chi Chuan and is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for grasping the essence of the Chinese intuitive approach to building a successful strategy in life, when a person encounters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along the way. A true strategy is not a mental activity based on ancient book texts, but the cultivation of a special tuned state of integrity, centering and suspense, which allows a person to act intuitively in the only right way, not choosing, but follow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situation, keeping calm in any circumstances, without fear of change and increasing periods of uncertainty.
Keywords: thinking, stratagem, strategy, theory of conscious human evolution, Russian cosmism, Panhuman, noohuman, noonomy, meritocracy.
For citation: Mikhailov A.F. (2023). Chinese strategemic thinking and its origins in the cultural tradition of China. Noonomy and Noosociety. Almanac of Scientific Works of the S.Y. Witte INID, vol. 2, no. 2, pp. 92 — 103.
DOI: 10.37930/2782-618X-2023-2-2-92-103
前言
本文不追求以引经据典为特征的学术性和严密性,而是一种实践经验的综述。作者试图与学术界分享多年来与中华文化传统的继承者、中医、武术和养生大师交流过程中的一些观察。中文水平的不足并未妨碍作者对信息的感知,通过中国人谓“以心传心”的方式,作者力图在中国人独特的生活世界图景的基础上,触及深厚文化传统的精髓。如果未练习过中国的身心修炼体系和太极拳艺术,则无法理解这一图景。请勿拘泥于引文和某些概念翻译可能存在的不准确之处,作者有时无法给出所获信息的来源,因为有些指导是作者与中国老师们口头交谈中所获取的,体现出他们的经验与学派传统。
在本文中,作者试图呈现看似不同的论点和研究工作的一些片段,它们可被视为深入探寻中国智慧过程中的页边笔记。
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文明对人类经验宝库最有价值的贡献将是对“太极”的实践思考,这一思考将贯穿从理性人到智慧人[Bodrunov,2020,第5、6、8、10]和全人——全面发展和完善、准备拥抱大同社会的人类——的进化过程中。
引文
现代社会非常注重研究中国的谋略和计谋问题,即战略性思维,以使人在军事、政治、外交上保持主动,取得成功。在中国,一位名声不大的作者所著的《三十六计》在5世纪开始为世人所知,1941 年被重新发现并出版,此后便成为流传最广的一部谋略经典。2000年,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弗.弗.马利亚文教授首次将其译成俄文,并以《三十六计,中国人的成功秘诀》 为名出版。
我们丝毫不会贬低中国前“三十五计”的重要性,然而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考察最后一计——第三十六计的特点及其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中国文化中的谋略
中国人思维的谋略,天然的或是自然的,都值得其他民族对其密切关注和研究。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神奇现象,融合了“天朝”伟大思想家的思想遗产。该思想基础的形成尤其受到孙子、孙膑等文化传承者的影响。 所谓“自然谋略”,应被理解为对形势的直觉性盘算,以及对如何在当前形势下以唯一正确的方式采取行动的潜意识性理解,无需经过反思和依赖先前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必须观察和聆听基于深谙传统知识、文献和诸多阐释的理性谋略。当然,你可以做出战略上正确的、可能有益的决定,但很可能无法百分百达到目标。
为了让现代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成功运用中国古代思想,我们将引用弗拉基米尔·马良文(Vladimir Malyavin)在《鬼谷子》一书的译本序言中的一段话。他写道:“中国权力秘密的谜底,不在于概念的定义,也不在于一些普通人无法理解的智慧书籍。这一谜底包含在完全清醒的意识之中,这种意识赋予人平和、安静和完美的平衡,据《鬼谷子》作者所述,这种意识符合在一切行动中坚持“中道和直率”,即“中正”的原则。
人们相信,孙子、孙膑和《鬼谷子》的“神秘”作者的文化遗产有助于制定应对危机、商业和日常生活的成功策略。关于这一点,有很多著述可以参考。为了教人掌握谋略思维,中国的大师们在面授时,往往建议把生活本身视为一场不断变化的大危机——无论是在和平时期、不确定性增加时期还是动荡时期。中国人喜欢说:“苦尽甘来”,把苦难理解成一种解脱和对重要使命的提醒。此时,我想起一句话:“一个人过得好的时候,是不会抬头仰望天空的。”
中国大师的逻辑出发点是:所谓稳定是根本不存在的,只存在周期循环中的相对平静。如果将它们视为必然,那么就可以学会把握时代的脉动,与动态世界共同变化。孔子常说的“君子不处乱世”这句话并不符合现实,因为正如中国文化传统所证实的那样,世界是不断变化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君子不处晦暗世界。”晦暗的时代总是有的,身处其中,我们需要依靠不是头脑,而是内心,与“天”的联结很重要。晦暗的时代有助于定期使人清醒、唤醒敏锐的清醒状态,恢复与自然的和谐。
我不止一次听到中国大师如何以独特的方式解释佛陀“苦”的含义。不同于传统的说法,即人的一生都在受苦,他们把生命看作不断的轮回和不断的变化,人可以学会顺从它们,与世界的动态保持一致的变化,接受欢乐和幸福,从中获得满足感,获得平静接受不确定性增加(动荡)的能力,在危机情况下保持平衡与和平。
这并非没有道理。中国的三十六计中,最受尊敬的是最后一计,有时被称为“计谋之母”,通常被译为“走为上计”。弗拉基米尔·马利亚文以前在翻译时也使用过这些词,但经过多年的太极拳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此计的含义是“顺应”。他在口授时总是如此解释,但这只有通过身体练习才能更好体会。显然,首先是“顺天意”,这是中国传统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于此,我们再次发现其与俄罗斯传统和东正教信仰的非常重要和深刻的交集。按照上帝的旨意生活是耶稣基督门徒的神圣职责,正如著名的祈祷“我们的父亲”中直接指出的那样。谢苗.厄雷舍夫在他的论文中谈到了“天意”和“天父的意志”概念的相似性[厄雷舍夫, 2021]。 2021 年在莫斯科神学院 (MDA),他在阿尔西曼德丽塔.柏拉图(伊古姆诺夫)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答辩。
中国武术太极拳的特点是“以柔克刚”。使用柔力需要特殊的敏感性、思维范式的转变以及复杂的练习方法。因此,一个人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特异性,即中国传统的功夫(技能),这使他能够在不可预测的生存环境中感到自信,平静地感知不确定性并跟随生活的变化、蜕变。他感觉身体轻盈,有一定的悬浮感,并准备好随时开始行动,同时也保持冷静。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关于太极现象的研究可以为未来人类科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在《老子》的道教文献中,我们发现以下语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2016,第16页]。同时又说天人合一。
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顺应”谋略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以淡定的中立立场来应对形势的发展。这使我们可以借助灵感和直觉来采取恰当行动,而这源自平静的状态和对生活的信任态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人的这种能力显然是从他们的祖先那里遗传下来的。显然,这是一种处于中立的、完整性的状态,这使得他们从对人的本质的系统认知层面,不假思索地直接感知正在发生的事情。这项能力可以让你充分判断形势的发展,及时做出必要的反应或保持平静。关于平静,在中国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说法:静中取静非真静,闹中求静才是真成就,是智慧和才能的标志。
我们可以观察到中国社会中谋略思维有两个层次:日常层次和由武术大师,特别是太极拳大师们达到的高级层次。
日常层次的谋略体现在东方社会人们的自然交流中,其特点是不觊求严格的私人边界,而是遵循一条不成文的规则——退让。这一规则提供了初始的战略优势,以及根据当前形势进行必要的战略和战术机动的机会。在人们工作一天后放松身心的公园和大城市的郊区,以及“天朝”的地方公路上都可以看到此类现象。
在城市公园和乡村,到处都设有户外运动场地,晚上有很多人显然不想独自坐在家里看电视,他们需要一起度过闲暇时光。有很多人会玩棋盘游戏,有些只是与邻居交流,但大多数人群都从事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跳舞、有氧运动、太极拳等。必须强调的是,除了集体主义的自然表现外,人们还特别热衷集体操或集体舞,模仿领队老师的动作,而所谓领队老师则是来自学员队伍,经常更换。这不由让人想起一群飞鸟,飞鸟们轮流变换角色,引领身后的鸟群。西方人在舞蹈的时候注重自我表达,东方人则热衷跟随并重复领队的动作。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远离大城市的地方道路上,十字路口通常没有红绿灯或者闪烁的黄灯,几乎没有人注意道路标识。从表面上看,人们的行动看起来完全是自发的,类似于布朗运动;它不遵守任何规律。不知何故,人们的行动一群游鱼或飞鸟一样,没有相互碰撞,而是朝着各自正确的方向前进。对于欧洲人来说,看到这种景象倍感神奇。如果你不得参与到这样的交通过程,你需要对自己进行“调适”,否则很难(如果不是几乎不可能的话)置身其中。
当笔者本人第一次在浙江某地开车时,行驶了一公里后,不得不停了下来,无法再继续行驶了,因为道路上有无数不同的参与者:自行车手、摩托车手、人力车、小汽车、公共汽车、卡车——他们都杂乱地移动着。
停了一会儿,想着武术大师的教导,我放松下和平静下来,拓宽了注意力,开始看着周围的一切,不去刻意盯着某一具体的点,仅仅关注对自己来说非常重要的变化,然后慢慢开始移动。如果可能的话,需要先让一步,当对方感到你让着他时,他才会继续向前行驶。渐渐地,一切都变得开朗了。一开始,这种意识状态的改变,对笔者来说似乎很不习惯,但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清楚,为什么退让和顺应的策略是成功的、实用的、自然的和有效的。
为了在现代中国社会保持这种技能,大约30年前,来自中国山西省晋中市的白荣教授,发明了一种有趣的游戏。他建议不用穿线球拍,而是使用软橡胶膜作拍面,擎托一个装满大米或其他谷物的软而重的球。中国人称这种游戏为柔力球,或者软力球、太极球。这是一个有趣的双人游戏,但你也可以单独练习。您不需要击打飞行的球,而是在球移动时平稳地控制它,将其方向改变到所需的方向。这只需最小的努力,同时由于身体的旋转和双手沿着圆形轨迹的移动而发生移动。游戏中没有竞争,相反,人们喜欢按照太极原理结伴而行,互相让步,跟随游戏中出现的变化而做出动作。观看这种比赛是很有意思的,在学习这门艺术时,会出现许多困难,尤其是在开始时: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行为策略、运动原理和互动哲学。
在武术中,这些技能可以上升到更高层面的修炼。它们使您能够在极度不确定、对生命构成真正威胁的情况下长时间、全天候地保全性命。当然,要达到这种广大高深的境界,需要进行严格的培训和高水平的老师指导。
在道教和佛教的实践中,冥想者的状态是有意识地识别和形成的:见证人类心灵中发生的一切,使您可以从外部观察身体的过程、心理(情绪、感觉)和思维。这种状态使得观察者能够有意识地调整行为模式,甚至进入观察模式,这被认为是一种高水平的成就。
这些技能从根本上揭示了一个人的潜力,因而需要单独描述和理解。
可见,功力深厚的中国和俄罗斯的高手们,能够展现出绝对令人惊叹、难以理解的能力。如果说在中国,这一功力的来源和支撑是深厚的文化遗产和各个古老的传统流派,那么在俄罗斯,得益于米哈伊尔·里亚布科(Mikhail Ryabko)的才华和他创立的“体系”,我们某些遗传记忆——那些史诗中的古代英雄展现出的灵活技巧和非凡力量——奇迹般地复活了。“体系”不是一个历史名称,也不是一种战斗风格,也不是一门传统知识。“体系”是对斯拉夫传统(更准确地说是东斯拉夫传统)的现代认知的语义定义。“体系”是一种形象,是斯拉夫战斗传统复兴、觉醒、更新的象征。” [Serebryansky, 2006 ].
俄罗斯童话故事中的英雄也有这样的能力:“去那里,一个不知道在哪里的地方,寻找一些东西,一些不知名的东西”。这也与中国道家的谚语非常相似:“行如盲无杖,自然依本分”[马利亚文,2014]。总的来说,在某种程度上,两个民族的传统以令人惊讶的方式交叉或有共同的渊源。但在中国,此种渊源被保留下来,而在俄罗斯,只有基因记忆,只是有时表现出来。
西方人和东方人思维特征的比较
秉持西方世界观的人的心理特点是二元思维,其特征是生物学中司空见惯的行为模式:“战斗或逃跑”,或者在极端情况下出现“冻结”,即昏迷、麻木,身体无法行动。原则上,在冻结阶段向超意识心理活动的转变是可能的,我们此后会讨论。在中国你经常可以听到:“智者不会纠结于选择”,即智者不把自己置身于对于善恶选择之中,不对形势纠结权衡。这意味着智者遵循形势发展的方向,以直觉地和唯一正确的方式行事,不对形势擅作评价,给它贴上标签。我们知道勒内·笛卡尔的立场“Cogito ergo sum”——“我思故我在”。在东方,持续的心理活动根本不是一种成就,更不是其存在的证明。在东方人们更倾向于说:“我看到或意识到——故我在。”然而,东方人显然不需要解释这一点,也不需要关注这样的公式。
老子的著述中有一句话清楚地描述了智者的特点。关于这一点,弗拉基米尔·马利亚文在《太极拳》一书的序言中写道:“明智的统治者会在打结之前先将其解开” [马利亚文,2011,第 14 页。 10]。这令人信服地展示了智者的心理素质,能够预见和预测时事,提前采取防范行动。“君子”通过展现这些品质,力求使世界回归原始和谐。根据中国的观念,和谐是宇宙的基础。和谐常被“小人”的活动所扰乱,小人只考虑自己,不值得尊重。值得注意的是,古希腊人恰恰相反,认为宇宙的基础是原始混沌,而不是存在的和谐。
当我们观察东方文明尤其是中国人的行为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比较平静,他们没有持续不断的积极心理活动的需要,他们基本上处于一种中间状态,即 “悬浮”、中立的状态,能够给出适合具体情况的答案。他们基本上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这给了他们战略优势和直观的战略思维。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代表在国际论坛上投票时经常投弃权票。他们保留不对每个场合或问题做出判断的权利,宁愿保持冷静和无为。
在俄罗斯自由经济协会(VES)代表团访华期间(2023年4月),这些结论得到了我们中国同事的证实。华为公司的 Victor Xu 将中国人的大脑工作与运行三进制代码的计算机进行了比较。他回忆说,世界上第一台此类计算机于20世纪80年代在莫斯科国立大学制造并投入运行。确实,在练习太极拳,以及在难以预测的情况下解决开放性问题的过程中,大脑根据自己的感觉,会选择了一个不确定的中立位置,通过注意力的扩展,冷静地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最大限度地激活所有感官的工作,而身体则处于静止状态,然后根据形势发展和需要,有条件地发出“0”或“1”脉冲,或者保持不活动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方社会,整骨医生这一专业已经存在了大约150年。对这个职业来说,为了成功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学会中立尤为重要。这是一种特殊的受控意识状态,一个人在某一时刻感受身体的完整性,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接受另一个人的身体信息,而不需要反思和分析,这样便可以:
• 提高触觉能力;
• 获得有关患者的更可靠的信息;
• 尽量减少将自己的推测引入对患者病情的评估中;
• 提高获取信息的所有渠道的敏感性 [Mokhov, Aptekar, Belash, 2020]。
通过4-5年的专业培训,医生可获得这种能力,并在工作中对其进行运用,但并不代表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类似的状态。
这种经验在西方社会尚未得到适当的重视,尽管它可以将重要的技能引入人们的生活中——及时了解事件的发展方向。应该强调的是,俄罗斯的整骨疗法得到了科学界的认可,医科大学已经在提供这一新专业的培训 [Potekhina, Tregubova, Mokhov, 2018]。
中立状态发展和研究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冷静地感知不断变化的世界及其潜在不确定性的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可以培养的,但在西方民族中,这仅仅是少数人的特征。也许这个方向的研究将通过释放人的潜在能力和研究人类心理的特性而实现,从而引导未来的人们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俄罗斯对该主题的研究可参见“超意识心理活动的相对论概念 ”。[克留耶夫,2000]。这是阿.弗.克柳耶夫博士的研究成果,他多年来一直领导着国际航空委员会(IAC)的实验室,研究飞行员在极端情况下的行为。基于这一概念,确定了飞行员在航空事故中的作用。科学家们得出的结论是,当一个人完全处于“此时此地”状态,即所谓的“垂直时间”模式时,他的直觉行为会以无可挑剔的精确度进行——时间似乎停止或减慢了。这些结论是根据黑匣子和飞行记录器的记录,对大约 300 起飞机事故进行的分析得出的。他在著作中这样写道:«只有保持意识的完全警惕,也就是说,只要个体充分意识到当前的情况,即表现出直觉超意识心理活动的表现才有可能。只有当在真实的(绝对)时间中发现主动意识时,才有可能达到“此时此地”的状态。“此时此地”的状态意味着完全没有思想活动,因为任何思想活动都会导致意识的“徘徊”,也不能有任何导致意识焦虑的情绪。“此时此地”意味着,在执行任何行动时,主动意识完全处于执行这些行动的过程中,但不以任何方式对其进行评估,也不预期结果”[Klyuev,2000]。
以上的研究表明,一旦能够体会和理解“顺应”的作用,即为第三十六计的作用时,一个人原则上可以直观地同时遵循所有谋略。
这些数据为运筹理论和实践领域进一步思考和研究提供了指导,也为人类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形成更加完整的世界整体图景,扮演好人在其中的角色。杰出的俄罗斯核物理学家伊.尼. 奥斯特列佐夫在科学和宗教世界观的结合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他撰写了《非暴力发展哲学导论》一书,该书于 2001 年获得了阿列克谢宗主教的高度赞扬,并得到了俄罗斯科学院同行的认可。他特别得出结论:“因此,在技术发展过程中,人类已经达到了“奇点”,而通过复制标准的经典方法无法找到出路。在下一个“俄罗斯套娃”内部存在着一个空白,即社会的公共和技术结构中发生了与物理学中相同的事情”[Ostretsov,2023,p.73]。
从我们的角度,提请读者关注我们在人类能力的边缘领域以及人类思想和意识的相互作用方面所做的微薄努力。我们相信,如果建立一个元生理学研究实验室(LMRI),就有可能检验我们关于人的意识进化理论和相关方法论。弗拉基米尔·马利亚文的网站“聚焦” 对此有所描述,其中提出了在莫斯科国立大学创建这样一个实验室(LMFI)的项目建议。通过这些努力,个人的潜在能力和发展前景就会变得更加清晰。
现代社会的发展机遇
要解决当今个体和全人类面临的问题,要找到摆脱现代文明思想僵局的出路,必须找到一条有科学依据的、从智人到智慧人、再到全人的人过渡路径.。俄罗斯杰出东方学家塔季扬娜·格里戈里耶娃对此进行了详细描述:“……为什么是“全人”?这是最紧迫的问题。人们常说:聪明人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但明智的人不会陷入困境。是不是因为没有慈悲就没有智慧呢?能够将世界从危机中拯救出来的是内在的智慧,而不是经济。与此同时,最优秀的人才正在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但却找不到出路,他们忘记了“人是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事物。对于道家来说,人是“万物之魂”,如果灵魂失序,那么每个人、整个世界都会受苦。因此,是时候思考一下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观点有何不同,以及为什么最近人们对儒家和佛教伦理如此感兴趣。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思考人的天命以及人的行为是否与其天命相符这一问题更加重要。否则人只会徘徊在天地之间,想象着这就是自由”[格利高里耶娃, 2011, p. 7]。
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另类的“全人”将能够实现,直接连接到同一渊源,从伟大的思想中吸收必要的知识,就像从“天堂互联网”一样。俄罗斯宇宙主义哲学家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和尼古拉·别尔嘉耶夫在上世纪初就思考过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能够超越自身的局限性,实现潜在的可能性,沿着现实存在这一阶梯攀爬,解决人类一路面临的问题,走向大同。
“通过这种方式,俄罗斯宇宙主义将代表关于全人的思想,以及现代思想家关于实施努诺经济学理想的计划[波德鲁诺夫,2018]。惟其如此,以人为本的世界经济新秩序才可以实现,才能为实现从民主(демократия)到智主(高尚和智慧的人们的治权,Меритократия)的过渡,这一过渡不仅是必须的,而且已经逐步酝酿成熟。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根据儒家观念,中国的智者应该具备的一些品质。它们是人的本性中固有的五个道德常量(“五常”):人品—–“仁”、礼仪——“礼”、侠义——“义”、智慧——“智”、诚信——“信”。这些品质是人固有的。一个人如果亲近这些古代文化,就会在自己身上展现出这些品质”[格里戈里耶夫,2011年,第1页。 22–23].。
对于选择领导者职业并渴望获得权力的人来说,在社会中有意识地树立或培养这些品质,是世界各地子孙后代成功和繁荣的关键。
结论
仅仅依靠人类思维的智力和心理活动,无法解决当今人类紧迫面临的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对中国古代谋略著述的纯理论研究也同样是不够的。
只有彻底研究面临致命危险的人所处的情形,才能找到彻底的解决方案,因为错误的代价就是生命。其中一个例子是中国的武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可以让他在面对致命的危险时,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放松的身体,同时在完全不确定状态下凭直觉而不靠积累的知识而准确无误地行动。这些能力可拯救生命,并有效解决不可预见的生命问题,特别是在航空领域。
可研究开发一种用于调整人类心理活动的算法,允许人们凭灵感但是以以唯一正确的方式行事,不用可以选择,但可以挽救生命。这一成果将能够开发人的各种潜能,帮助人们实现意识进化,实现从“理性人”向“觉性人”、全面发展的人、能够保持精神和物质形态平衡的人的转变。
“逃避”变化和不确定性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世界秩序的既定事实。同时要学会顺应其意志,并随着世界的不断变化而改变。为此有必要将关于人的科学的研究提升到新的水平,将人作为一个整体——即精神与物质之间的连接纽带——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一个恰切和融合的世界图景,使这幅图景本身成为诸如“我们是谁,为什么是我们,以及为什么这一切会发生?”这类问题的答案。
参考书目
博德鲁诺夫 谢.德.(2018)努诺经济学。莫:文化革命。共432 页。
博德鲁诺夫 谢.德.社会化:通往努诺经济学的荆棘之路/S.D.博德鲁诺夫//“俄罗斯的经济复兴”。– 2020 年。– 第 4(66)号。– 第 5-12 页。
格里戈里耶娃 T.P.(2011).中国、俄罗斯和全人。莫斯科:新卫城。472 页。
《道德经》(2016)。关于道与德的书。莫斯科:AST。383 页。
埃里舍夫 谢.(2021)。早期宗教哲学中“天”与“人”概念的关系。莫斯科:莫斯科神学院。114页。
克柳耶夫 A.V.(2000)。超意识心理活动的相对论概念//应用心理学杂志。5号。第 9-16 页。
马利亚文 弗.弗.(2014).受保护之地与未来世界 // 发展与经济。9号。第 26–47页。网址:http://www.intelros.ru/pdf/Razvitie_i_ekonomika/2014_9/4.pdf (访问日期 2023 年 6 月 20 日)。
马利亚文 弗.弗.(2011)。太极拳:招式、原理、技巧。莫斯科:克诺鲁斯。共521 页。
马霍夫 德.叶.、阿普杰卡尔 伊.亚.、别拉什 弗.奥.(2020).整骨疗法基础。莫斯科:GEOTAR-媒体。共400 页。
奥斯特列佐夫 伊.尼.(2023).非暴力发展哲学导入。莫斯科:概念出版社。共364 页。
谢列布良斯基 尤.亚.(2006).俄罗斯战术“体系”。明斯克:书屋出版社。256 页。
波特金 亚.别.、特列古波娃 叶.谢.、莫霍夫 德.叶.(2018).整骨疗法是一门新的医学专业。评估整骨手法治疗各种疾病的临床效果//北高加索医学新闻。卷。13, 第3号。第560–565页。
参考书目(英)
Grigorieva T.P. (2011). Kitaj, Rossiya i Vsechelovek [China, Russia and the Panhuman]. Moscow: Novyy Acropol Publ., 472 p. (In Russ.).
Dao de Czin (2016). Kniga o Puti i Dobrodeteli [The Book of the Path and Virtue]. Moscow, AST Publ., 176 p. (In Russ.).
Eryshev S. (2021). Vzaimootnosheniya ponyatij «Nebo» i «Chelovek» v rannej religioznoj filosofii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epts of “Heaven” and “Man” in the Early Religious Philosophy]. Moscow, Moscow Theological Academy Publ., 114 p. (In Russ.).
Klyuev A.V. (2000). Relativistic concept of superconscious mental activity. ZHurnal prikladnoj psihologii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no. 5, pp. 9–16.
Malyavin V.V. (2014). A Preserved Place and the Coming Universality. Razvitie i ekonomika [Development and economy], no. 9, pp. 26-47. Available at: http://www.intelros.ru/pdf/Razvitie_i_ekonomika/2014_9/4.pdf (Accessed June 20, 2023). (In Russ.).
Malyavin V.V. (2011). Tajczicyuan’: klassicheskie teksty, principy, masterstvo [Tai Chi Chuan: Classical Texts, Principles, Mastery]. Moscow, Knorus Publ., 521 p. (In Russ.).
Mokhov D.E., Aptekar I.A., Belash V.O. (2020). Osnovy osteopatii [Fundamentals of Osteopathy]. Moscow, GEOTAR-Media Publ., 400 p. (In Russ.).
Ostretsov I. N. (2023). Vvedenie v filosofiyu nenasil’stvennogo razvitiya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Non-violent Development]. Moscow, Kontseptual Publ., 364 p. (In Russ.).
Serebryansky Y.A. (2006). Russkoe boevoe iskusstvo “Sistema” [Russian Martial Art «System»]. Minsk, Knizhnyy dom Publ., 256 p. (In Russ.).
Potekhina Y.P., Tregubova E.S., Mokhov D.E. (2018). Osteopathy is a new medical specialty. Assessment of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osteopathic manipulative therapy in various diseases. Medical News of North Caucasus, vol. 13, no. 3, pp. 560-565.
作者信息
米哈伊洛夫·阿纳托利·费利克索维奇
ANO文化交流教育中心执行总监
弗拉基米尔·马利亚文“聚焦”(101000,俄罗斯联邦,莫斯科,圣米亚斯尼茨卡亚大街 (Myasnitskaya),40/7号,1 栋)
电子邮件:daotravel@mail.ru
Information about the author
Anatoly F. Mikhailov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ANCO Vladimir Malyavin’s Center for Cultural Exchange and Education «Sredotochie» (1 str., 40/7 Myasnitskaya ul., Moscow, 101000, Russia)
E-mail: daotravel@mail.ru